您的位置:主页 > 大奖国际娱乐网址 >
大奖国际娱乐网址

大奖国际app天坛公园(北京天坛公园景点介绍)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-09-12 20:29:20点击:

信息摘要:天坛公园介绍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,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。占地约273万平方米。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清乾隆、光绪时曾重修改建。现为世界文化遗产,全国重点文

天坛公园介绍

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,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。占地约273万平方米。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清乾隆、光绪时曾重修改建。现为世界文化遗产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。

天坛公园在明、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、祈五谷丰登之场所。天坛是圜丘、祈谷两坛的总称,有坛墙两重,形成内外坛,坛墙南方北圆,象征天圆地方。主要建筑在内坛,圜丘坛在南、祈谷坛在北,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,中间有墙相隔。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、皇穹宇等等,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、皇乾殿、祈年门等。

历史沿革:

据史料记载,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,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,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。中国古代帝王自称“天子”,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。

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,合祭皇天后土,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。嘉靖九年(1530年)嘉靖皇帝听大臣言:“古者祀天于圜丘,祀地于方丘。圜丘者,南郊地上之丘,丘圜而高,以象天也。方丘者,北郊泽中之丘,丘方而下,以象地也。”于是决定天地分祭,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,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。

嘉靖十三年(1534年)圜丘改名天坛,方泽改名地坛。大祀殿废弃后,改为祈谷坛。嘉靖十七年(1538年)祈谷坛被废,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,二十四年建成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天坛公园

天坛公园的三大景点

天坛公园的三大景点有圜丘、皇穹宇、天坛斋宫等。

1、圜丘:在天坛公园南半部,始建于1530年,坐北朝南,四周绕以红色宫墙,上饰绿色琉璃瓦,俗称子墙。北门是成贞门、东门叫泰元门、西门是广利门、南面正门叫昭亨门。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,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、亨、利、贞。

2、皇穹宇:位于天坛公园的北部,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,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。始建于1530年,初名泰神殿,1538年改称皇穹宇。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,檐顶有镏金宝顶,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。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,面阔各五间,正殿外是著名的回音壁、三音石和对话石。

天坛公园(北京天坛公园景点介绍)

3、天坛斋宫:位于天坛西坛门内,占地约四万平方米,双重围墙,内墙四周有廊167间,是卫士们避风雨处,正殿为五间无梁殿,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。

天坛的主要功用

皇帝来天坛祈谷、祈天前,首先要到斋宫斋戒沐浴。斋宫实际就是一座小皇宫。斋宫位于西天门内南侧,坐西朝东。按照明清两代帝王的典制规定,皇帝需在祭天的前三日来斋宫斋戒,不沾荤腥葱蒜,不饮酒,不娱乐,不理刑事,不吊祭,不近女人,多洗澡,名为“斋戒”,又称“致斋”。

清朝雍正九年(1731年),朝廷担心有人暗算皇帝,不敢让皇帝一人在天坛斋宫独宿三昼夜,但祭天又是国家大典,不能擅自废除典制而不祭。于是想出了一个外斋和内斋相结合的办法,即在皇宫(故宫内)东路南端另建一座斋宫,即内宫。每逢祭天先在内宫独宿三昼两夜,即“致内斋”,在祭天前一日的子时才来到天坛斋宫“致外斋”。因而实际上皇帝在天坛内的斋宫只停留4-5小时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天坛公园

天坛公园景点介绍

天坛公园(TempleofHeaven),原名“天地坛”。

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,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明嘉靖九年(1530年)改名为“天坛”,是明清两代皇帝“祭天”“祈谷”的场所,总面积273公顷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。民国七年(1918年)1月1日,辟为天坛公园,对外开放。

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,被分为“内坛”“外坛”两部分;域北呈圆形,南为方形,寓意“天圆地方”。

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“祈谷坛”,冬至日祭天的“圜丘坛”,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、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;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。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。

天坛公园(北京天坛公园景点介绍)

天坛公园布局:

天坛公园占地面积205公顷,由两重坛墙环护,分为内、外两坛。外坛墙周长6553米,南北相距1657米、东西相距1703米。内坛墙周长4152米,南北相距1283米、东西相距1025米。

天坛公园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,内坛中间有东西向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、北两部分,隔墙中有门相通。内坛由圜丘、祈谷坛、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。

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,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,斋宫位于内坛西部,一条长360米、宽28米、高2.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。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、北天门、西天门、广利门、昭亨门、泰元门。

祈谷坛区域位于天坛内坛北侧,大门称祈年门,门北为坛。上层坛面正中建祈年殿,殿为蓝琉璃瓦三重檐攒尖顶圆形大殿,盛金宝顶,殿高38米。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,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。祈谷坛东门外有神库、神厨宰牲亭及长廊等附属建筑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天坛公园

天坛公园最佳路线

天坛公园最佳路线:南门-天坛公园-祈年殿-回音壁-宣德门。

从南门进入天坛公园,沿着东门大街向北走,经过“丹陛桥”和“神厨”,到达“祈年殿”。在祈年殿前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建筑和广场景观。

从祈年殿往北走,穿过“皇穹宇”和“圜丘坛”,到达“回音壁”。在这里可以听到清晰的回音,非常有趣。

从回音壁往北走,到达“长廊”。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,长达728米,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彩绘。可以边走边欣赏这些艺术品。

从长廊往北走,到达“宣德门”。这里是天坛公园的正门,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。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牌坊,非常壮观。

从宣德门出来,可以前往公园的其他景点,如“皇乾殿”、“圜丘坛”等。也可以在公园内漫步,欣赏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。

重点景点推荐:

1、祈年殿

是一座鎏金宝顶、蓝瓦红柱、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。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。祈年殿是按照“敬天礼神”的思想设计的,殿为圆形,象征天圆;瓦为蓝色,象征蓝天。这种设计受到了“天蓝地黄”传统观念的影响。

2、回音壁

皇穹宇的围墙。墙高3.72米,厚0.9米,直径61.5米,周长193.2米。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,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。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,墙面极其光滑整齐,对声波的传播十分有利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天坛公园

北京天坛公园景点介绍

天坛公园,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,原名天地坛,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、祈谷的地方。园区总面积273公顷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。

天坛公园北圆南方,寓意天圆地方,主要景点有祈谷坛、圜丘坛、斋宫和神乐署,其他还有七十二长廊、丹陛桥、月季园、百花园、双环万寿亭等景点。

天坛公园共有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门,从东门进入,经过七十二长廊、宰牲亭、神厨到达祈年殿。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圆殿,蓝瓦金顶,高约38米,是用于正月祈谷的建筑。

祈年殿北穿过古稀门为皇乾殿,是平时供奉“皇天上帝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大殿,“皇乾殿”匾额为明嘉靖帝亲书。祈年殿南为祈年门,祈年门是祈谷坛仪门,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,皇帝进出东门,百官进出西门。祈年门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门制。

天坛公园主要景点介绍:

1、圜丘:在天坛公园南半部,始建于1530年,坐北朝南,四周绕以红色宫墙,上饰绿色琉璃瓦,俗称子墙。北门是成贞门、东门叫泰元门、西门是广利门、南面正门叫昭亨门。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,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、亨、利、贞。

2、皇穹宇:位于天坛公园的北部,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,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。始建于1530年,初名泰神殿,1538年改称皇穹宇。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,檐顶有镏金宝顶,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。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,面阔各五间,正殿外是著名的回音壁、三音石和对话石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天坛公园

北京天坛公园有什么特点

天坛公园,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。

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、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。

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,分为内坛和外坛。

主要建筑物在内坛,南有圜丘坛、皇穹宇,北有祈年殿、皇乾殿,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--丹陛桥,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。

外坛古柏苍郁,环绕着内坛,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。

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、三音石、对话石等,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。

天坛公园,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。

天坛有坛墙两重,形成内外坛,均为北圆南方。

当初,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,以象征“天圆地方”之说。

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,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:北门是明代旧有的,称“祈谷坛门”;南门是乾隆十七年(1752年)增建的,称“圜丘坛门”。

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,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。

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,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。

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,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。

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,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,将祈谷、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。

内坛的圜丘位南,祈谷位北,均在南北中轴线上,中间由长360米、宽30米的神道(丹陛桥)连成一个整体。

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(祭天台)、皇穹宇(奉神殿、神库与神厨、宰牲亭)等;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、大祀殿(祈年殿)、东西配殿、皇乾殿、长廊(附七星石)、神库与神厨、宰牲亭等。

天坛是祈谷、圜丘两坛的总称,有两重坛墙环绕,将坛域分为内、外坛两部分,均为南方北圆。

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,内坛四面设门。

连接两坛的的轴线,是一条长360米、宽28米、高2.5米的砖石台,称为“神道”又称“海墁大道”,也叫“丹陛桥”。

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。

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中轴线的南端,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。

圜丘坛之北是皇穹宇。

祈谷坛位于中轴线的北端,主体建筑即祈年殿,坛中还有祈年门、皇乾殿、东西配殿、燔柴炉、瘗坎、砖门等建筑,附属建筑有72连房、神厨、宰牲亭等。

圜丘坛、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多在其东,这种布局使天坛西部坛域开阔。

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,名“斋宫”,是皇帝祭祀把前“斋戒”期间居住的宫室。

北京天坛公园

天坛

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,是明、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。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,奇物的建筑结构,瑰丽的建筑装饰,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、美丽的古建筑群,在世界上也享有极大的声誉。美国的奥兰多的庞大的“迪斯尼世界”,有一个中国馆,就仿造了一祈年殿(天坛中的方建筑)作为标志。

处处突出“天”

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与故宫同时修建,面积约270万平方米,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,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。南有圆丘坛、皇穹字,北有祈年殿、皇乾殿,由一座高2米半,宽28米,长360米的甬道,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。天坛的总体设计,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,都强调了“天”。它那300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,人们登临其上,环顾四周,首先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,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就油然而生。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,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,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、漫长。

上一篇:大奖国际网址成都大运会哪里适合摆摊(深圳大运会开始之前,和开始期间哪里让摆摊,是不是关外有些地方可以摆的,或者是工业区外,大家谁知道) 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标签: